来源:快公司观察  作者:刘翔


漫画“流水线”

中国的漫画作者在起步之时,编剧、插文、绘画,甚至后期基本都由一个人完成。因此,一个漫画家一个月的产量最多也就15~20页。这种速度和产量,在出版规模尚小的时候还尚可维持,但对漫画作者来说,极难出精品。

漫画一般由格、登场人物、背景、文字气球、音喻、漫符、台词和其他技法构成。大工业时代的“流水线”式生产,给了我们新的方向,即把漫画创作产出的流程分解开来,让画师各司其职。这样既能保证产品产出的效率,又能在技艺手法方面精益求精。

其实,日本早就有了这种漫画生产模式。正是凭借这种模式,在上世纪90年代,日本漫画的鼎盛时期,创下了漫画出版物占图书出版总量一半的战绩。今天,漫画在日本图书市场的比例仍居1/3。

我们从日本借鉴来的经验还真没有“水土不服”。神界从当年三五人的小作坊,发展到了几百人流水作业的动漫公司;办公条件也从一间小小的办公室,换成了一幢三层的独立别墅。随着流程化生产模式的成熟,我们开始构思用漫画语言重新阐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。

如今,“四大名著”已出版了繁体中文、英文、法文、日文、泰文、韩文等多个版本,仅2010年就为神界带来了24.39万美元的版权收入。可以说,我们80%的钱是从外国人那里挣来的。

漫画手机报

2009年11月的北京,迎来了中国首届动漫艺术大展,我们首次尝到了“漫画手机报”的甜头。

我们的工作人员将《三国演义》中的20帧,以动漫形式创作成手机报播发。没几天,我们收获的回报让所有人都惊呆了:14万的点击率,12万元人民币的分成款。这可是我们传统动漫出版业收入的数百倍。

要知道,手机漫画的利润是普通纸版漫画图书的5倍左右。与87%的人喜欢漫画、84%的人拥有漫画人物模型及周边物品的日本相比,我国的漫画市场尚处于启蒙阶段。对手机内容开发商来说,打进手机漫画市场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。

经过几个月的筹备,国内第一份手机漫画杂志《村人画趣》正式上线了,取名“村人”是因为这是我一直沿用的笔名。该杂志是由我们同湖南拓维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,预计第一阶段推30~50万个手机订阅用户,盈利方面,与运营商和渠道方五五分成。

我们将《村人画趣》的核心读者群体定位为社会化人群、“在工作”状态下的职场人群,对于新媒体、新传播方式接受能力较强、乐于积极参与的人群。在工作日的下午三点,正是上班族最倦怠的时候,我们选择这时发送手机报,正好可以让他们调剂放松一下。

现在,《村人画趣》的订阅用户已突破6万,并以每日近千人的速度递增。读者的积极反馈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。电信运营商也越来越看重与手机报的内容提供商的合作。相信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激增和3G网络的覆盖,漫画手机报的巨大受众资源会被激发。

|<< << < 1 2 > >> >>|


·上一篇文章:广电总局:新闻节目主持人不得为商业广告代言
·下一篇文章:巴西“拍卖初夜”女孩称未拿到酬金被导演忽悠(图)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renwupu.cn/news/hotnews/11923181411KG6JGI8GA444E8IH800E.htm


相关内容

勿忘我的传说

佚名

 

我的孩子只是与别人不同:这位妈妈将“成绩垫底”的读写障碍儿子

佚名

 

《我的故事我的画——“画说四十年”主题活动优秀作品展》在上海

方喆

 

多名艺术家抗议特朗普女儿:别把我的作品挂在你家

赵可心

 

我的作文教学法

曹娟

 

我的大学生活感悟

佚名